更新時間:2020-05-19   點擊次數:次
在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生死時速的賽跑中,鶴崗城市記憶博物館在基層充分發揮了先鋒帶動作用,彰顯了攻堅克難階段疫情防控一線黨的領導。
向陽區城市記憶博物館疫情防控組工作人員在館長王春陽的帶領下,充分發揮了不怕苦、不怕累的精神,在工作中堅守崗位、無私奉獻,以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為首要任務,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忠誠擔當、甘于奉獻的感人篇章。
防控疫情、甘于奉獻
鶴崗城市記憶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在王春陽的帶領下,以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嚴格工作紀律和管理程序,帶領整支隊伍抓實抓細了網格化管理工作。在疫情期間,他“身兼多職”,不僅是一名作風嚴謹的指揮員、恪盡職守的檢查員、普通的網格員、隨時備戰的執勤員,又是隔離人員的生活保障員。每天的工作是忙碌的,早上帶領著組員七點前到卡口站崗,冒著嚴寒風雪,一站就是6個半小時,嚴格檢查車輛和人員通行情況,勸導小區居民少出門、戴口罩……下午一點多回到社區吃口“戰斗飯”,就馬上打電話逐戶排查、到轄區張貼通知,做實做細信息核對工作,確保不落一戶、不漏一人。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進程,王館長帶領著博物館的男同志開始了以社區為家的日子,24小時堅守在崗位上,以備晚上接送公路鐵路推送的需隔離人員。對于隔離人員,王春陽耐心的疏導安撫他們的情緒,細致地安排他們隔離后的生活,幫助隔離人員家庭送菜、倒垃圾。他身體力行地帶著組員全身心地投入在疫情防控工作中,堅決守好社區這塊基層陣地。
社區是群防群控的第一線,任務重、責任大,機關干部下沉社區主動擔起了職責。博物館組員王寧的父親在疫情期間被診患上腦瘤,他晚上在醫院陪護父親,第二天繼續堅守在崗位上,沒有請過一天假。在全省推行“龍江健康碼”后,針對轄區老年人使用老年機無法注冊或者不會注冊的情況,他挨家逐戶地上門幫助注冊;博物館90后小伙劉斌上班途中被車撞到了,一瘸一拐上班,拒絕了領導送他去醫院的提議,堅守崗位,直至卡點換崗他才去醫院檢查。戸繡博患重感冒,稍有好轉馬上上崗工作;林美杉細致地對待每個數字,耐心地安撫隔離人員激動的情緒,認真負責任地對待工作,從沒有因為任何事情而怠慢工作。一樁樁一件件,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他們的勇于擔當與甘于奉獻的情懷,真正地做到了社區工作往心里走、往實里干,情懷下沉的精神風貌。網格數據排查中,博物館疫情防控組成員不僅嚴謹核查數據,而且創新了彩圖樓戶表,使得轄區人戶數據一目了然,獲得了大家交口稱贊。
疫情是冰冷的,堅守的心是火熱的,對待居民的情懷是真摯的,北山辦的人民不會忘記那些在疫情期間,默默做出貢獻守護向陽區北大門的可愛的人!